经济直击:救指数不如救楼市,救楼市不如不救


专家们很烧脑,有的说要保GDP,有的说那重点还是要保楼市;更多的人说要刺激消费,就是没人说,消费从哪来?

民营继续衰败,失业率再创新高,这一切似乎与GDP的数据走着相反的路。

期盼下半场的数据会更好

六月份的数据好于五月份的数据,应该说来之不易。

我们最喜欢与对手做比较,因为西方各国上半场的经济是一塌糊涂,一个史诗级的通胀正在路上,其实这都是多余的动作。我们还是要向前看,与我们昨天的辉煌做比较,因为老百姓一定是这样去比较。

期盼明天会更好,新京报不是说了吗,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然而,六月份的数据充满了隐忧,虽然网上一片欢乐气氛,任泽平一兴奋还提出了两个“引领”,下半场经济引领全球,下半场股市引领全球。我们为什么总是忍不住要引领世界呢?

从六月份的数据看,今年要实现5.5%的GDP增速,概率已经很小,这意味着下个季度增速要达到8%以上。从政策的情况看,应该还没放弃这个目标,央妈释放出来的信号是货币政策还要从总体上发力,很可能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宽松,全面降息。问题是,资金究竟流向哪里,如果选择错了方向,不但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加深系统性矛盾。



GDP的数据有那么重要吗?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不支持过度依赖投资解决问题,虽然投资的20%也是在拉动消费,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也锁死了80%的流动性,短期没什么效益,投资在GDP中的占比越大,效益越低,这是事实。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拼命投资呢?

有人甚至提出把2035的基建目标提前完成,这是不是疯了,难不成有钱不去解中小微企业之困,全扔到戈壁滩上去建高铁?这样的操作还是唯GDP主义,依赖投资直接拉动GDP,多少年来,我们就是这么干的。

那么,就要问了,GDP的数据有那么重要吗?以至于把巨量的流动性锁死在钢筋水泥里,究竟是为了什么?

第一,GDP本身是流量,不是存量。但是并不是所有投资都是流量,长期投资的产品价值不能实现时,还是在加大存量;也就是说,作为流量的GDP是以巨大的存量为代价的;这意味着解了一时之困,又走入了一个更大的怪圈。

第二,依赖投资拉动GDP,也可以说是保国企,因为大型的投资项目主要是国企担纲,所以疫情再严重,国企没问题,垮掉的是民企。六月份土拍回暖,主要是国企在扛,占比已高达66%,而民企开始退出房地产行业。从经济结构上说,还是国进民退。

第三,保GDP在我们特定的经营环境中,部分地也可以理解为保房地产,而房地产又是财政入的主要来源,所以,保房地产本质上是保地方财政。

那么,可以回答最近专家们的争论了:保GDP,还是保房地产。在终点上是猫和咪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重叠关系,国家财政才是核心。


为什么说都不是根本?

因为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

保GDP,保房地产说到底还是在加剧矛盾,过得了今年,明年又怎么办,投资进行更大规模的升级吗?金融会预警的。决定方向的,还是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是消费会诚实地告诉大家,需求不足,什么也保不住。房子盖得再漂亮,卖不出去,又如何保楼市?

虽然今年房地产投资有所减少,但是,存量市场还在扩大,加上法拍房的加入,越来越多业主急于出手套现,二手房的存量市场也在加速,销售远远跟不上。各种玩命的招都用上了,从数据上看比五月份好,连王石也暗示房地产的机会又来了。

这其实都是在数据里玩游戏,相对于五月份数据好转真的那么意义非凡吗?

这肯定是一个假象,因为政策已经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政令频出,效果平平,这说明房地产完全走到头了。这与其说是回暖,还不如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用一张股票走势图表达,那是地地道道的顶背离,价格还在高位支撑着,但是量能已快穷竭了。

GDP不能保,楼市也不能保,那保什么呢?

还是要保民营,因为保民营就是保民生,就是保就业,就不会出现巨量资金砸下去,失业率(或者用统计的表述叫摩擦性失业)却创出新高的怪事,这不是很悖谬吗?民营强则民生强,这是扩大需求的正解。

就业是经济的底线,如果失业率高居不下,又如何消解需求不足的矛盾?


责任编辑:安琪

64.1K

·免费专车·接送看房·

便捷省心不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