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项目返工,真是不可避免的吗?

01

楔子

昨天,安装橱柜的师傅和我抱怨说;“你这点活我要跑三趟,这生意都做亏了”。因为是认识很多年的师傅,合作也很久了,所以大家也都没当真。但是从这种半开玩笑的抱怨中,我注意到了一个问题——返工。

我们平时项目里,返工每天在发生,大家好像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甚至觉得返工是工程项目再正常不过的“一部分”,就和孪生兄弟一样。

我是一个非常痛恨“没有效率”的人,但今天这篇文章我想来谈谈返工,这个完全不产生任何效益的话题。

02

什么是返工

返工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返工量有大有小,造成的损失也是大小不一。对于重大的返工,大家都能自己脑补画面,我就来举几个大家平时可能都意识不到的“返工量”。

案例一:

书接上文,安装师傅说你这点活我要跑3趟的话题。

本来厨房集成吊顶做好,师傅一次性过来把厨房的上下柜子安装掉就行了;再等油漆工把涂料做好,他把衣柜的柜门安装掉就收工了,这样他只要跑两趟。

但因为我吊顶的预约晚了一天,导致橱柜安装只能先装下柜,等吊顶结束后,再来装上柜,这就多跑了一次。

其实,安装师傅只要跑一趟就能解决所有安装问题,等吊顶和油漆工全部搞定再来。但因为项目周期的问题,不得不交叉作业。

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看似在纠结“跑几趟的问题”,其实这里就是有返工量在里面。工人多跑一趟不仅要产生油钱、停车费、还有来回路上的工时,这些都是无效劳动,无谓的支出。

案例二:

几乎每一个设计师都碰到过业主要求“中间稿”的现象吧。明明还有几天就交作业了,可业主非要看看过程版本。

然后设计师忙着导图,从CAD到PDF的过程我描述一下噢: 打开CAD--选取要导的图(100+)--生成pdf(100+)--合成单个pdf文件(1个)

这个重复劳动就是看“有多少张图,就做多少遍”。细心的朋友还会预览一下,这样又会增加100+“无用功”。

还没有正式出图,这些返工量业主根本就感受不到,但却真实的发生了。所以我有个师兄为此还开发了一个批量导PDF的插件,可见对导图有多么的深恶痛绝。

但话说回来,甲方你这种“无理的要求”能不能就不提呢,毕竟不会多付半毛钱设计费啊。

03

返工的危害

据有关资料显示 ,返工造成了项目造价5%~15%的损失。而中国每年投在基建上的投资额都是以“万亿”作为单位的,这里的损失就大的惊人了。

当年穆大叔初入联盟之时,挑衅乔丹。乔丹为了“杀人诛心”,闭眼罚球,可以说“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不仅鼓舞了本方的士气,同时杀了对方的威风。

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返工还会“大伤士气”。几乎每个设计师都碰到过一改再改的项目,不管是出于谁的原因,这样的项目做到最后,没一个“圆满”的。为了这种项目,不知道要”阵亡“多少设计师,有些甚至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愿意合作了。

04

为什么会返工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返工的原因可能来源于系统过程的任何方面,包括输入、控制项和使能项等, 也可能产生于多因素作用的综合过程(如下图)。


1. 影响返工的输入因素是“原生性”问题,这些很难在后续活动中进行纠正,需要进行输入前检查;

2.控制项往往是“客观性约束”,是“不合格”判定的重要依据;

3.使能项则是“主观性”驱动因素,这些因素既能成为降低返工的对策,也可能成为返工的原因。

过程中,系统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不断动态演化,从而有可能造成“不合格的输出”,而这些不符合要求的输出就只能通过“返工”来纠正。

为什么会产生项目返工?

理论太抽象,还是来点通俗易懂的吧。

1.项目的计划安排不合理,工序紊乱,甚至倒置

上面安装橱柜的案例就是很好的反例。

2.前置条件不成熟,项目硬上

比如最常见的情况是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前,既没有拿到方案批复,也没有拿到勘察资料,甚至连方案还在调整中,却要求X年Y月要交付使用。

3.不可抗力,反抗无效

这种情况最多的发生在:领导换了,前期的方案完全推翻。可能是个人审美的不同,也可能是销售不顺利导致的。一般这种原因导致的返工,设计师从情感上还比较能接受点。当然这样的返工,设计费追加也好谈一些。

4.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还有一些返工是做着做着发现的,倒也不是设计上有什么“失误”,只是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这类返工的段子常出现在早年宋卫平巡查绿城的项目工地上,一去砸一片啊。

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设计周期不够,设计的深入程度不够,才造成了大量的“三边工程”。

05

如何避免返工

既然项目返工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那么对返工的认知和解决也必须具有系统性思维。

在系统认知的基础上,我们从主体能力和客体复杂性两个维度来分析返工问题。

由于主体能力所限,针对任何一个潜在返工,都存在不能避免和能避免两种可能; 而由于客体的复杂性,也存在实践上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返工问题。 这样就形成了项目返工治理分类学框架(如下图)。


I型返工治理能力,即“不能避免可避免的返工”(红色)

最不应该发生,但目前很多项目处于这个区域,反映了返工治理水平较差。这种情况下,如果项目复杂性进一步提高,则可能产生大量返工,存在项目失控风险。

II型和III型返工治理能力,即 “能避免可避免的返工” 和“不能避免不可避免的返工”(白色)

属于常态,反映了大多数项目的治理能力,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是当前项目治理的关键。

IV型返工治理能力,即“能避免不可避免的返工”(绿色)

是返工治理能力的高级阶段,是行业的最佳实践,也是能力提升的方向。但是,拥有IV型治理能力并不意味着就同时具有II型能力,或者不能说拥有“能避免”能力,返工就一定不会发生,“阴沟里翻船”也是常有之事。

理论往往显得比较枯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不妨关注以下一些要点。

1.项目计划做的周详一些

2.给每个阶段预留一些弹性(时间或者资源)

3.招标入围一些靠谱的“合格供应商”,并形成伙伴关系

4.给项目中的各方留出合理的利润

5.处理好“战略冗余”和效率的平衡关系

返工问题也许真的无法避免,但我们还得“对症下药, 精准治疗”, 提高返工治理能力,尽量减少返工量。

06

全生命周期概念

我们往往 最惋惜 的返工 是 : 问题的难度不大,只要我们稍微仔细一点,略微提高一点能力,就能避免返工的发生。 就像你明明可以 考100分,却只 得了99那么可惜。

但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项目系统在不断演化,一些返工因素的“潜伏期”可能很长,并不断触发其他返工因素的形成,从而由小的返工隐患发展为系统性失控,导致重大返工,进而造成巨大损失,所以也就没有最惋惜之说了。

比如

设计中的问题加工完安装时才发现,

隐蔽工程中的问题最后抽检时才发现,

原材料中的问题整体交付时才发现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的 返工量就越大。但是针对复杂系统的模拟,可以大幅降低返工量,所以建筑行业最近几年大力推行BIM技术的应用 。

迪士尼乐园建设采用BIM技术时说: “任何一个好的建筑都值得做两遍”。

毕竟在虚拟模型中返工的代价要远远小于实体建造过程中的返工,但技术的创新并不能自动解决返工问题。因为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杜绝由于需求变更或产业链协作所带来的返工问题。

返工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甚至生产方式或行业性变革。

另外,我们也不要浪费每次“返工带来的红利”,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 尝试新的材料、新的方法、新的技术 、新的工艺等,将返工视为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契机。

07

结束语

看似很小的返工量,很简单的返工原因,其实返工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不可小觑。正因为是系统性问题,所以解决的方法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采用系统性思维。

看似很小的返工量,但造成的士气影响也许很惊人,所以每个负责人都不能等闲视之。 返工绝不是简单的 “ 重复” ,而是 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契机。

任何项目的资源和成本都有限,只有不断降低返工率和返工损失,提高性价比,才 是精益管理或韧性组织的追求目标。

注:本文援引李永奎教授《项目返工真的无法避免吗?》部分观点,在此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安琪

64.1K

·免费专车·接送看房·

便捷省心不受累